阿里巴巴的新加坡公司,回來港股上市了
2024-07-30
Synagie,這家公司自2014年在新加坡成立以來,已經發展成為東南亞地區數字商務解決方案的領軍企業。Synagie的業務涵蓋了為諸如耐克、雅詩蘭黛、lululemon等知名品牌提供全面的服務,包括物流與儲存管理、廣告宣傳、關鍵詞優化以及定價策略等。
阿里巴巴集團作為Synagie的控股股東,在2020年11月通過私有化的方式加強了其在公司的影响力。隨後,香港匯德收購-Z公司(股票代碼:7841.HK)於2023年7月1日向港交所遞交了更新後的申請文件,計劃通過特殊目的收購公司(De-SPAC)的方式收購Synagie。這一收購行為預計將使Synagie在香港交易所實現上市。交易完成後,阿里巴巴的持股比例雖然會從47.22%降至27.79%,但仍然保持其作為最大股东的地位。
新加坡本土公司Synagie的發展歷程頗為引人注目,從被中國企業私有化到計劃在港股市場上市,這背後無疑反映了阿里巴巴集團深遠的戰略布局和商業考量。
但是Synagie作為代運營公司通常會涉及兩項業務,一是面向品牌客戶收取服務費的D2B業務,二是向品牌客戶購買產品後,通過電商渠道銷售給消費者的D2C業務。
這種商業運作模式乍聽之下可能並不引人注目,因為它並非直接從生產者那裡獲取產品。Synagie作為一家中間商,其銷售的商品是從品牌方那裡採購的,這在成本控制上可能並不具有明顯的優勢。
財務報告的數據顯示了一個嚴峻的現實:儘管公司的收益在增加,但利潤卻沒有相應的增長,這表明公司正面臨一個挑戰性的經營狀況。
原因很簡單:公司的主收入來源是D2C業務,而且隨著東南亞地區電商平台的總交易額(GMV)不斷飆升,Synagie的D2C業務收益也在增長。
然而,由於採購成本較高,收益的增加並沒有帶來相應的利潤增長,反而對公司的整体毛利造成了負面影響。
更令人擔憂的是,Synagie可能面臨進一步虧損的風險,且在短期內難以擺脫目前這種增收不增利的局面。
阿里的對策
隨著2024年的到來,東南亞地區的電子商務平台競爭預計將進一步加劇。Shopee作為該地區唯一實現年度盈利的企業,正計劃加大投入以鞏固其市場地位並擴大市場份額。TikTok Shop已經為2024年設定了一個雄心勃勃的目標,
即實現500億美元的GMV,這一數字是其之前200億美元目標的兩倍多。 在這種激烈的市場競爭中,阿里巴巴集團顯然不會袖手旁觀。今年5月底,阿里巴巴再次向其在東南亞的子公司Lazada投資了2.3億美元,使得其對Lazada的總投資額達到了約77億美元。
這種對東南亞市場的重視可能是推動Synagie通過De-SPAC方式在香港借殼上市的原因之一。與傳統的IPO相比,De-SPAC收購通常是一種更為便捷的上市途徑。Synagie已經完成了其PIPE輪投資,預計將為企業帶來超過6億港幣的現金注入。
對於市值已經從高點下跌了近80%的阿里巴巴來說,每一分钱都必須精打細算。通過推動Synagie上市來籌集資金,而不是直接投資,可能是阿里巴巴的戰略選擇。然而,即使阿里巴巴帶頭投資,也難以改變市場對Synagie商業模式吸引力不足和投資價值有限的看法。